近年来,我局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执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污染防治攻坚的决策部署,认真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持续推动重点工作任务落实落地。现结合工作职责,将我局贯彻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4年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履职情况
1.坚定政治站位,坚决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一是强化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通过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主题党日等方式,认真学习贯彻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切实增强做好工业领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二是做好学用结合。把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与重点工作进行有机结合。坚持用绿色发展理念谋划产业布局,推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指导我市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工作,切实提高我市工业绿色发展水平。三是坚持协同联动。积极配合完成工业企业重污染天气期间工业企业减排调产协调工作,出动人员25人次对部分重点减排任务企业重点督导。
2.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抓好生态环境问题整改落实。第二轮省环保督察共反馈“湖北仙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关闭退出”和“园区外的化工企业整治”两个问题。一是关于“湖北仙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关闭退出”问题,仙盛科技已将生产业务转移至天门厂区,老厂区已停止生产并将生产设备去功能化,该项整改任务已按程序申请销号。二是关于“园区外的化工企业整治”问题,其中仙盛科技、康恺科技、康化科技、吉星新材料、福瑞特、锌汇科技、维迅化工、力鼎化工等8家企业已关闭;展朋新材料已搬迁至新材料产业园后注册的新公司——湖北展鹏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现已全面投产;仙粼化工在新材料产业园征地600亩,投资30亿元,新建仙粼化学新材料一体化项目,第一期公用工程基本完工,正在建设化验楼,现有厂区正在进行过渡性生产。
3.坚持绿色发展,积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一是制定《仙桃市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建立培育机制,引导企业开展绿色工厂创建。截至目前,已支持六丰机械、健鼎电子、舒邦药业3家企业成功申报国家级绿色工厂,摩擦一号、科伦药业、科诺生物、健鼎电子、舒邦药业等5家企业成功申报省级绿色工厂。二是引导企业开展节能降耗、降本增效,聘请第三方机构对慧狮塑业等10家企业开展工业企业节能诊断,对盛大纸业和仙粼化工2家重点用能企业开展节能监察;出台《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支持工业企业技改绿色转型升级,对固定资产投资额300万元及以上的节能、节水、清洁、安全生产技术改造和环保治理改扩建项目给予奖励。2023年共申报3批次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技改项目,获批奖补资金7400万元;确定19个符合要求的市级技改项目,拟奖补1195.52万元。2024年已推荐申报成功第一批省级高质量发展专项5个,获批奖补资金2145万元;已推荐申报成功第二批省级高质量发展专项3个,获批奖补资金800万元。
4.坚守项目准入关口,建立常态长效机制。深入贯彻落实省、市重化工及产能过剩行业有关产业政策,联合市发改委等部门,严格“两高一低”项目准入。制定《仙桃市化工企业入园评估暂行办法》,建立化工项目入园评估和退出机制,科学设立7项否决指标、5大类20项评估指标,由我局牵头,和省级安全、环保专家组成入园评估组,对拟入园化工项目进行综合评估,严格安全准入。2024年以来已先后组织6批次入园评估,就20个拟入园项目进行综合评估,批准18个项目落户。
二、亮点经验
为落实《“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引导工业园区、工业企业推行无废生产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工业固废源头减量和就地就近资源化利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征集了一批“无废园区”“无废企业”典型案例,全国19家企业上榜,其中,我市健鼎(湖北)电子有限公司“PCB行业工业固体废物全流程精细化管控及再利用无废模式”入选“无废企业”典型案例,成为湖北省唯一一家上榜企业。
三、存在的不足
1.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推动还不够。全面推进绿色转型升级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工艺设备改造和研发设计成本,而我市主要以传统产业为主,部分工业企业负责人对企业绿色化转型认识不够,不愿意投入过多资金对企业进行技改,致使传统产业绿色转型的内生动力不足。
2.沿江化工企业搬迁扶持政策较少。部分化工企业既要保持企业安全环保整体受控和生产经营持续稳定、保证充足的现金流支撑,又要按时完成企业搬迁任务、妥善做好人员分流安置等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我市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政策特别是企业关注的土地置换、搬迁费等政策力度还不大,导致有的企业搬迁改造进展缓慢。
四、2025年工作计划
1.持续推动绿色体系创建。加强宣传和指导绿色工厂创建,坚持分类指导、分类施策,建立动态更新的绿色制造培育库,进一步完善绿色制造体系梯队培育机制,结合行业特点和产业发展实际,遴选基础条件好、关联性强的企业争创绿色试点示范,加快推行绿色制造,争取实现绿色工业园区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零的突破。
2.抓好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推动园区外的化工企业关改搬转,能转型的转型,不能转型的坚决关闭和搬迁。会同属地及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协调解决企业在“关改搬转”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因势利导,制订“一企一策”方案,切实加大帮扶支持力度,强化要素保障,助力企业在“关改搬转”中平稳度过。并以沿江化工企业搬迁改造为契机,加快推进沿江化工企业搬迁改造与技术、工艺更新相结合,促进企业安全环保达标升级、入园集群发展,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的可持续性发展。
3.打好工业领域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开展工业领域节能监察、节能诊断、对标达标和“领跑者”活动,推动工业领域节能节水技术改造。积极对各重点用能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引导企业持续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带头履行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的社会责任。
专此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