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民
胡场镇五业潭村二组村民
刘军民,男,现年44岁,胡场镇五业潭村二组的一位普通农民。他曾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但爷爷、父母的相继离世让他明白行孝要及时,不然等懂得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刘军民辞去了外地的工作,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回到了家里,义无反顾地担当起了赡养年近百岁奶奶的责任。
由于前几年父母生病住院欠了不少外债。为了改善家里的生活,刘军民承包了村里的池塘养鱼,爱人伍利琼打零工来补贴家用。他是百岁奶奶的精神支柱,心灵慰藉,为奶奶排解忧虑、分享喜乐,与奶奶默契沟通;他是百岁奶奶的细心家长、知己挚友,对奶奶真心呵护,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刘军民与伍利琼的孝心,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儿子,如今,他们的儿子也考上了海南的大学。
接触到抖音短视频之后,刘军民注册了一个昵称为“日月可可”的账号,将自己与奶奶的点点滴滴用抖音记录下来。他说,只要做好自己,陪好奶奶的最后这段时光,便人生无憾。
大爱无言,刘军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显示了他的一片孝心,也诠释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反哺显孝心,敬老树新风。孝老爱亲,贵在传承,重在持恒。刘军民向我们诠释了孝的真正含义。孝老爱亲,如今已经成为了刘军民一家良好的家风传承。
前不久,他的奶奶不幸去世,但他孝心深深影响着村里的所有人,为五业潭村的文明乡风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李运珍
长埫口镇雷家村村民
李运珍,女,现年58岁,长埫口镇雷家村村民。她有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子女在外务工,平常接送留守在家上学的孙子,耕种4亩多的责任田。但十年前,丈夫突发眼疾导致双目失明,生活难以自理,脾气也逐渐暴躁,李运珍从不计较。面对李运珍的耐心,其丈夫深受感动,学会照顾自己,尽量分担李运珍的压力。看到丈夫的改变,李云珍也放宽了心,家庭生活也重新走上了正轨。
李运珍是街坊邻里的贴心人。对人和蔼、热情、宽和、亲切。几十年来,不论邻居们谁家生活上遇到困难,李运珍都第一时间到场,张张罗罗,忙前忙后,出力献策。看到别人有困难时,自己也主动伸出手拉一把。
由于村里留守的人较多,有些人家里的儿女因为在外比较远也不能经常回来看望。老人们有时身体不太好,李运珍就主动给老人帮忙,平时,她总会经常到这些老人家中,与他们谈心、交流,驱散他们的孤独感。
有一段时间公路旁边总是堆着垃圾,影响村里的形象,李运珍看到这些,经常默默地把垃圾收拾干净。有人说她:“爱操闲心,爱管闲事,好了别人,亏了自己。”她自己说:“人要多做点有益的事,无论对人对己都是值得的。”身边的邻居们也都看在了眼里,不自觉的农户也不好意思了,道路又恢复了往日的清洁。
李运珍用自己的真诚、善良换来了家庭的美满、幸福和邻里乡亲的一致称赞,奏响了乡村文明、和谐、美丽的新篇章。
李永琦
沙湖镇玉沙居委会退休干部
李永琦,男,现年82岁,沙湖镇玉沙居委会退休干部。1995年退休后,退职不退岗,一颗为民解难的义工之心,始终牵挂着街坊邻里、社区居民,牵挂着辖区的弱势群体。
李永琦的最后一个单位是镇劳动管理所。退休后,他看到新成立的玉沙社区因为规模扩大、人口多,社区居委会忙得不可开交,擅长文字工作的他找到社区自荐,当了个不厌其烦、勤劳敬业的平凡义工,从起草文字材料到调解邻里纠纷,从参加志愿服务到扶危济困,这义工一干就是30来年。
调解工作纷繁复杂,单论是非黑白,很容易激化矛盾,而李永琦遵循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站在矛盾当事人的角度想问题,并独辟蹊径,用易于接受的方法争取当事人理解,是非黑白之间,多了一个“情”字。多年来,义务调解疑难杂症年平均近百件,解决民事纠纷年平均超过50起。
群众有困难,李永琦来帮忙;社区有麻烦,李永琦更是义不容辞。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解决问题,李老的法宝,就是亲临现场,搞调查研究,靠事实说话,不搞武断行事,少走许多弯路,群众喜欢,调解方便。
义务调解永远在路上,爱心播种一直未停歇。李永琦奉献的爱心连他自己都数不过来。遇到以捡垃圾为生、衣衫褴褛的老人,他自然地伸手掏出几十元;每逢助学救急献爱心,他总是慷慨解囊;看到社区居民家中生活困难,他提起米面油菜就往别人家里送……
刘 扬
陈场二小副校长
刘扬,男,现年45岁,陈场二小副校长。从教25年,改变的是他与时俱进的教学水平,不变的是他乡村从教的拳拳之心。
1996年师范毕业后,刘扬回到家乡,成为母校姚嘴中学的一位数学老师。学生时代埋下的“教书育人”的种子生根发芽,成为了他人生的一块指路牌。刘扬发现,班上大多数孩子的家长都外出务工,但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家庭的希望,这一点从学生和家长身上,我有了非常真切的感受。要让每个农村孩子好读书、读好书,这是我的职责所在。”刘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为成绩落后的学生“开小灶”、拿出微薄工资帮助困难学生、时常与留守孩子谈心,每个学生的想法、特点他都记录在册,因材施教,这样一坚持就是25年。
25年间,刘扬先后在姚嘴中学、陈场一中、陈场二小担任年级主任、德育主任、副校长等职务,也一路成长为市优秀指导老师、镇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如今,刘扬担任陈场二小副校长,也仍然坚守教学一线,不断精进教育教学水平,课件《圆的认识》《小学数学生活化策略》获得省级二等奖。
刘扬总结出自己的一套教育教学方法——分层教学、爱心陪伴。课堂上,他给孩子们讲故事、讲笑话活跃课堂气氛,更集中孩子注意力。课堂外,他用心准备冰墩墩、笔记本、文具等小礼物,鼓励孩子们的进步与成长。
刘扬坚持学习、实践、奉献,用这样的人生轨迹,阐释出他对生命的理解,他说这就是他想要实现的人生价值。
王 磊
龙华山街道油榨湾社区党总支书记
王磊,男,现年35岁,龙华山街道油榨湾社区党总支书记。在油榨湾社区任职不到一年的王磊,通过努力解决了群众反映良久的不少问题,成为了社区居民心目中的“暖心人”。
油榨湾社区有3775户、8700多人,有36个小区,其中老旧小区就有29个,居民反映的问题也多。每天,王磊的手机微信上总会收到群众反映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他细心地记录下来,进入现场核实,想方设法解决。如今油榨湾社区不少背街小巷低洼路面、破损路面、地下管网得到修缮,社区环境面貌逐渐变好。
王磊从不敢有任何懈怠。每天坚守在岗位上,耐心细致地解决社区群众反映的问题,常常加班到深夜,周末也经常在办公室值班。“社区的工作虽然很小,但每一件都关系到大家的衣食住行,不能马虎。”正是他的这种敬业的态度,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社区的居民都知道王磊书记很管事,社区的大小问题都可以找他解决。在他的协调下,部分小区业主与物业紧张的关系得到缓解,存在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油榨湾社区处于老城区,各种民生小事也比较突出。将居民关心的路灯不亮的问题纳入到了“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点工作之一,在龙华山街道、市路灯局支持协调下,路灯终于亮起来了。
社区的事,是最基础的事,是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事。社区干部,只有将群众小事认真对待,才能收获群众的好评。王磊正是通过自己的热心、细心和耐心,让自己的社区生活收获到了别样的精彩。
熊紫云
市公交公司司机
熊紫云是市公交公司8路线的驾驶员。2008年进入公交公司,十四年如一日,全心全意服务乘客。她安全行车40万公里,做到了零违章、零投诉、零事故。连续五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先后被授予公交金牌驾驶员、仙桃最美司机、湖北省最美驾驶员等荣誉称号。她既是窗口单位的服务者,又是社会精神文明的传播者,更是文明新风的践行者。
公交8路线全长12公里,途经客运总站、学校,以及商城大厦等交通流量密集处。什么时间是中学生、小学生上学?什么时间老年卡乘客多?每个红绿灯路口的时长是多少?高峰时段与平峰时段车速如何控制?熊紫云对沿途站点都摸个透,用心观察重点客流时段,每一个站点以及附近建筑物她都如数家珍,乘客询问,她都耐心地给予解答。以小善传递大爱,她将以己之力,不断弘扬社会正能量,给城市带来一股文明新风尚。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市内公交线路全部暂停运营,战“疫”员的通勤迫在眉睫,熊紫云夫妻主动请缨,负责每天接送住在天怡酒店的援仙山西医护人员,确保其准时到达抗疫现场。从2月23日至3月26日,夫妻二人并肩战斗,圆满完成了接送任务。
“车厢就是我们的家,乘客就是我们的亲人。” 未来的日子,熊紫云将继续发光发热,时刻牢记安全行车,服务好每一位乘客。
徐安琪
市融媒体视频中心编辑
怀抱对新闻理想的不懈追求,大学毕业后徐安琪进入仙桃电视台,全身心地投入做一名新媒体编辑。三年来,她自始至终地追求着自己的新闻梦想,她用心传递社会正能量,用平凡人的故事彰显了向善、向上、向前的力量。
选择新媒体,就意味着奔波和付出。从选题策划到做好视频,徐安琪在这个崭新的领域孜孜不倦:接听爆料电话,帮助农民工讨薪、调查暗访房产企业、调解业主物业纠纷……徐安琪用实际行动帮助每一个来电人,诠释了新时代媒体人的初心使命和担当作为。
宣传报道好人群体,传递社会正能量,是新闻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近年来,徐安琪一直追寻着“仙桃好人”的足迹,记录了许许多多的仙桃好故事:《仙桃八中学生为生病的戴子洋加油》《少年跌入莲花池,男子奋不顾身跳水救人》《仙桃向上海捐赠180余万元防护物资》《仙桃街边车辆自燃,市民合力救火》……
录下社区志愿者的奉献、医院里医护人员的勇毅、核酸检测工作者的汗水。她用镜头多角度、多层面、多环节、多人物去见证发生在其中的故事,把镜头触角留给每一个值得铭记的瞬间。
报道好人、助人为乐;讲好故事,传递正能量,已经成为徐安琪新闻路上的不懈追求。工作和生活中,徐安琪用善良和奉献打动着身边所有的人,并将这份感动传递给更多的人。
陈进荣
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医生
现年47岁的陈进荣是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医生。她是一名普通的医生,以饱满的热情,温暖人心的话语,真挚的眼神,对患者认真负责的行动,赢得了病人及家属、各级领导的赞誉,先后获得了“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当新冠疫情暴发的消息传来的那一刻,她就做好了时刻“冲锋陷阵”的准备。“我是党员,我先上。”在抗战新冠肺炎救治最前线,她坚定地说。2020年2月,医院接到上级指示,辖区八步村有一例新冠肺炎疑似感染者,在医院连续值班一个月的她得知这一消息,来到患者家,进行流调和慰问工作。由于长时间连续工作,自己身体状况也跟不上,当场晕倒了。正是这“拼命三郎”的架势,把堡垒筑在防控疫情最前沿,为抗击疫情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在门诊坐诊,对每一个病人她都深入细致地检查诊断治疗;在病房工作,也是认真负责对待每一个住院患者,无论是寒冷的冬天还是炎热的夏季,无论值班与否,只要病人需要,她都会尽快地出现在岗位上。产房里,面对产妇每一次的阵痛带来的呻吟,她都会耐心细致地解释和鼓励。工作中她不怕脏,不怕累,面对羊水、血水包围的血糊糊新生儿,做好清洗、护理工作。近三十年来,她始终把母婴的安危放在第一位,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多少个家人团聚的节假日,她坚守在手术台边,多少个不眠之夜,她坚守在孕妇身边,默默无闻的为医疗事业做着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