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11378025/2021-37418 | 信息类别: | 其他 |
发布机构: | 杨林尾政府 | 发文日期: | 2021-07-20 |
标 题: | 杨林尾镇“十四五”规划 | ||
文 号: | 无 | 效力状态: | 有效 |
为贯彻落实市委九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推动杨林尾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特制定杨林尾镇“十四五”规划。
一、“十四五”时期和2021年形势研判
“十三五”是杨林尾破解发展制约、拓展增长空间的机遇期,是增创发展优势、打造竞争核心的关键期。我们既面临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也面临满地荆棘的困难和挑战。在挑战方面,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辖区企业的外贸订单无法交付,外贸出口不及预期,企业发展存在困难;农业基础还不稳固,极易遭受洪涝灾害影响;农业产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存在两极分化,满足不了群众的需求。在机遇方面,交通迎来大发展,江北高速公路和武昆旅游铁路在杨林尾设站点,白沙公路按省一级路标准进行改建,杨林尾对外联系将进一步加强;东荆河下游整治项目即将启动,杨林尾将告别防汛历史。
总之,困难和挑战是暂时的,有良好的发展机遇,有市委、市政府及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有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杨林尾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二、“十四五”期间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
工作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创建“名特水产强镇”、“省级平安镇”的目标,更加坚定绿色发展,更加坚定抢抓机遇,更加坚定永争第一,务实重行,生态富民,为奋力打造精致秀美的“沔南胜景”,谱写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新篇章。
预期目标: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8%以上,工商税收年均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以上,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农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乡村振兴成效显著,美丽乡村示范村数量达到60%;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公共服务水平总体提升。
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经济持续发展。一是强工业。牢固树立“工业兴镇、招商第一”的理念,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借助一切有利力量,动员一切可用资源,开展“大招商、招大商”活动,狠抓项目跟踪、洽谈签约力度,推动杨林尾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兴农业。进一步用好用活水资源,引进水产龙头企业,优化水产养殖模式,延伸水产业链条,培育水产业品牌,全力打造“名特水产强镇”。三是促融合。全力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以东方日升、清峰农业、永发渔业为载体,打造农业采摘、旅游、体验、科普示范基地,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补齐乡镇发展短板。一是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提升农村耕地质量,建设“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为现代农业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剅闸泵站、田间输水、高效节水等工程建设,提升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水平,为农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三是加强交通设施建设。加快“四好农村路”、联合垸通道、天合垸通道等工程建设,实现主要公路全部提档升级、村村通硬化路目标。
3.推动城乡快速发展,打造水乡特色小镇。抢抓乡村振兴发展契机,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擦亮小城镇”行动,着力建设水乡特色小镇。计划用三年时间,以白沙公路、彭杨公路沿线12个美丽乡村建设为引领,以“1+N”模式打造环鲫鱼湖美丽乡村建设起步区,使杨林尾产业特色更加鲜明,水乡风光更加迷人。以集镇“四河一湖”“六纵六横”为框架,按“洁绿亮序美”要求,深入推进“擦亮小城镇”行动,全面补齐集镇建设管理短板,使杨林尾集镇更加精致秀美宜居。
4.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激发干事创业活力。一是抓好教育。进一步增强各级干部的使命意识、担当意识、建功意识,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二是加强管理。进一步细化《村干部日常行为规范》《机关干部行为准则》等制度,狠抓督查和结账,实行年终考核“五级述职评议”,倒逼工作落实。三是提升作风。开展“作风建设三年提升计划”活动,重点围绕我镇制定的11项作风建设活动,着力培养一批嗷嗷叫的“狮子型”干部,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队伍支撑。
三、2021年重点工作打算
2021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收官之年,也是新一轮“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镇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明确战略任务和奋斗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坚持实干争先,不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工作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打造“名特水产强镇”奋斗目标,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改善和增进民生福祉,推动杨林尾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
预期目标:工农业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增长12%以上,工商税收增长10%以上,外贸出口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综合经济实力牢牢占稳第三方阵排头。围绕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推进四个方面的工作:
1.全力建设美丽乡村。一是强化规划引领。结合产业布局,以白沙公路、解杨公路、姚林河通道、向永公路为主线,继续打造环鲫鱼湖美丽乡村起步示范区。二是整治农村环境。以向花、白字、代桥等美丽乡村建设为引领,以美丽乡村起步示范区为主轴,坚持重点地段与全域推进相结合,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还农村水清地绿、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三是抓好乡风文明。深化村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建设,遏制封建迷信、“人情风”、婚丧嫁娶大操大办、攀比炫富等陋习;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倡导文明乡风,推进移风易俗,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2.全力擦亮小城镇。一是扮靓城镇。按照“洁绿亮序美”五字要求,实施集镇兴盘路、杨林路综合整治项目,推进街景立面美、节点景观美、人文特色美。二是强化治理。重点做好“十乱”突出问题治理,扎实推进主干街道、农贸市场、背街小巷、卫生院、餐饮街店、垃圾站点达标提升工作。三是配强队伍。进一步壮大城管队伍,经常性开展工作人员业务和法律知识学习培训,提高城管工作水平,增强城管队伍的责任意识和综合素质。
3.全力做好三项工作。一是推进“三治融合”。成立乡贤理事会,因村制宜确定村规民约,以德治“春风化雨”,以法治“定分止争”,以自治“共治共享”,做好重点人员思想疏导和教育稳控,逐步化解矛盾,推进全镇大局和谐稳定。二是抓好污染防治。扎实抓好垃圾分类、造林绿化、畜禽治污、秸秆禁烧、厕所革命、河湖长制等工作,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三是稳定社会大局。健全应急救援体系,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做好矛盾排查疏导化解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4.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是突出产业兴旺根本。准确把握“名特水产强镇”发展定位,发挥比较优势,招引市场主体,培育龙头企业,延伸水产业链条,打造水产业特色品牌。同时,围绕全市“5+1”主导产业,全力招商引资,发展飞地经济。二是狠抓现有企业服务。严格执行“一个项目、一个责任人、一抓到底”的项目定向、定责、定服务责任机制,强化全程动态跟踪管理和全方位系统化服务。三是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以高标准农田创建为契机,抓好沟渠疏挖、泵站维修,进一步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四是着力化解民生痛点。统筹做好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基础设施投入,重点推进幸福渠改造项目,逐步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要。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