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西流河镇人民政府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信息
索 引 号: 011378025/2021-32292 信息类别: 政务公开
发布机构: 西流河镇人民政府 发文日期: 2021-07-14
标 题: 西流河镇关于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情况汇报
文 号: 效力状态: 有效
西流河镇关于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情况汇报
发布时间:2021-07-14 16:01 来源:西流河镇

西流河镇为仙桃市的东南门户,是大武汉西沿活力四射的卫星镇。全镇国土面积245平方公里,10万人口,14.5万亩耕地,辖64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优化营商环境和发展特色产业为抓手,紧紧围绕打造黄鳝特色产业增长极、争创全市三产融合先行区的发展定位,坚持把特色做活、品牌做大、经济做强,全镇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发展现状

1.工业经济增势强劲。全镇现有工业企业86家,其中规上企业18家。新材料产业园作为国家高新区一区六园之一,已成为各类化工企业争相入驻的首选平台,现已入驻企业41家,已投产企业23家,在建5家,待建11家,停产2家。其中亿元以上投资企业24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上市公司7家,储备上市公司1家。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税收破亿元大关,成为全市第二个迈入亿元税收的乡镇,2019年全镇规模以上工业增13.5亿元,同比增长9.6

2.农业发展特色鲜明。以洪渊泽水产、卫祥水产为龙头,发展稻虾共作、稻鳝共作、虾蟹养殖、蔬菜水果等特色产业;引进百年农业企业正大集团,流转土地3000亩建设鮰鱼种苗繁育基地。全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158家,形成了以黄鳝、鳜鱼、鮰鱼、小龙虾为主要生产经营品种的名特水产养殖格局。其中15家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扩规投资,实现新投资14685.4万元、扩规面积19168.5亩。大力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依托正大集团、洪渊泽、卫祥水产等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大数据服务中心,积极引进加工型企业,建立以共融机制、完善稻鳝共作新型产业生态链、发展田园乡村特色旅游为重点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努力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3.红色文化主题鲜明。依托一镇五将军、十里三大使、一门双冠军的人文资源,充分挖掘西流河红色资源,建成了沔东文化广场、南湖公园、之龙故里、将军村、胡家台抗战纪念馆等红色旅游设施。同时我们从英雄人物的历史足迹中提炼出奋斗之源的精神内核,并以此为主题建设红色文旅小镇。

4.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按照一个主题、一个标准,一体化推进三个一的思路,全力推进擦亮小城镇建设,完成沔东大道两侧立面改造650户,整治升级商户广告牌550户,修补刷黑路面800米,管线入地1867米。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围绕红色产业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重点建设13个美丽乡村,已建成杜窑美丽乡村,正在建设神坛、蔡阳美丽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序推进,以河湖治理、厕所革命为抓手,启动中央预算内2000万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常态化管护97条市、镇管河道渠,27坐镇、村级、旅游公厕投入使用,杜窑等51352户户厕改造正在实施,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稳步推进全域供水目前没有接通自来水的17个村已有11个村经完成主管网铺设,6个村正在加紧施工

二、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1.产业发展层次偏低。工业经济规模不大,质量和效益不高,创新驱动与全产业链发展融合不够,虽然全镇税收过亿,但主要靠湖北新蓝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支撑,主要税收来源单一。

2.市场主体带动不强。农业产业效益不高、现代化水平偏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力不强,难以实现水产养殖深加工,带动广大农民增收的能力有限。

3.红色资源挖掘不深。红色旅游设施配套不完善,红色文化宣传氛围不足,没有实现串点成线,红色品牌优势未凸显,带动力不强,知名度不高,没有真正实现变红色资源为红色产业。

4.人居环境整治难度较大。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健全,资金投入不够,环境负载压力大,村落空心化、老弱化和村集体经济弱化导致人居环境整治推进缓慢,如厕难、环境脏、村容村貌差等问题较为突出,

5.基础设施比较薄弱。西流河是三镇合一的大镇,城乡基础设施投入缺口较大,如镇区建设尚有资金缺口至少5000万元;下查集镇已经破败不堪,多年来基本上没什么投入;农村产业通道建设滞后,缺乏环通;水利补短板的任务较重,在防汛抗旱期间表现十分明显。

三、未来发展设想

1.全力构建两园一带区域化布局。一是全力提升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区。全面完成园区1040户搬迁安置工作。坚持招大引强,扶优培强,力争再引进多个亿元项目。加快全区道路延伸、管网配套、亮化完善、绿化升级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纱帽110千伏安变电站建设工作。二是全力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推进园区内设施完善、土地集中、资金集聚,多方整合美丽乡村、人居环境整治、高标准农田等项目,统一规划、一体推进,提升园区形象和承载力。吸引带动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养殖、加工技术新突破,做好黄鳝深加工,推进三产融合。三是全力打造沔东红色旅游带。深度挖掘红色资源,完善胡家台战斗遗址、之龙故里等红色旅游景点的配套设施,力争打造集爱国主义教育、党性教育、廉政教育为一体的综合红色旅游基地,打响红色品牌,推广红色产业。

2.全面推进两美建设。一是持续开展擦亮小城镇行动美而新、美而亮、美而序为目标,推进城镇镇容镇貌、环境卫生、公共秩序综合整治,打造一批节点景观,形成一段路网格局,解决一系列民生问题。对集镇三横七纵道路改造升级,形成镇区道路大循环、大格局;对大街东游园、南湖公园、公园路两端、卫生院游园提档升级,打造集镇节点景观;向背街小巷、社区延伸生活路,着力解决民生实际。二是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按照各村一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发展思路,以镇带村,以村促镇,全域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村庄绿化亮化、安全饮水提升、农村公路提档,同时充分发挥杜窑美丽乡村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全域打造产业特色鲜明、基础设施完备、村庄整洁有序的美丽乡村。

3.全面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强弱项、补短板、提质量为目标,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补齐公共卫生体系短板。新建、改造升级周滩、许家、太力、新垸、晏台、金桥、华湾、何帮、柳沟、赵河、丰子垸、沈家、河南、范湾等14个卫生室。二是补齐道路交通短板。全面推进两桥十路建设,加速西流河努力桥和许中桥2座桥建设,高标准建设姚中公路、仙西消公路、西沙公路、草八垸中心沟路、塘下路、二道截流沟路、愚车公路、堤北公路、太西公路和西范公路等10条产业通道。三是补齐水利设施短板。整合项目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变水患水利、持之以恒推进河湖治理变厌水亲水、加快步伐推进安全饮水变愁水乐水,让水成为助力西流河发展的财富。四是补齐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短板。通过下查集镇升级改造、西流河集镇强弱电改造、生活垃圾分类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等措施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同时推进5G基站、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5G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切实补齐城乡建设短板。

4.全面加强基层治理能力建设。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镇将以打造智慧城镇为目标,推动基层治理向数字化转型。一是加快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相关重点工程,实现一网通办”“掌上办事切实做到让群众少跑路,让数据多跑腿。二是推进互联网社区治理模式让互联网技术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广泛运用微博、微信、政府网站等新媒体,探索网络化社区治理和服务新模式,推动村、社区居民充分利用互联网方式扩大交流和沟通,使群众生产生活日益智能化。三是推进雪亮工程视频监控系统全覆盖。积极推动视频监控进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便民服务大厅、小微企业、重点路段以及治安形势复杂场所,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高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仙桃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仙桃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承办

鄂公网安备 42900402000120号鄂ICP备06003809号政府网站标识码:4290040001版权所有  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