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11378025/2025-15518 | 信息类别: | 其他 |
发布机构: | 沙湖原种场 | 发文日期: | 2025-05-19 |
标 题: | 沙湖原种场2024年工作总结与2025年工作计划 | ||
文 号: | 无 | 效力状态: | 有效 |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有力的领导下,沙湖原种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扣市委“奋进新千亿、建设示范区”总目标,将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立足实际,主动谋划,扎实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地。
一、2024年工作总结
1.经济运行更加稳健。1-10月,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54亿元,同比增长2.76%;固定资产投资1.54亿元;新增入库项目8个,计划总投资1.17亿元;新签约项目9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个,协议总投资15.53亿元;限上社消零总额5035.6万元;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2家,四上高新产值6亿元;1-9月,税收收入为0.087亿元,经济回升向好的形势不断增强。
2.产业发展更加兴旺。整合多方资源,完善园区封闭化管理建设,初步实现园区物理化封闭,实现对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等物料、人员、车辆进出实施全过程监管。进一步完善危险化学品车辆专用停车场、消防气防站基础建设,按照行业标准建设园区工业污水处理厂并正常运维,完善实训基地、对外危险货物运输风险论证、园区环保监测监控体系等12项问题。仙桃市奎星阁农旅有限公司已申报限上企业,仙桃犇野农机合作社“一粒米”千亩香米示范基地项目已投产,湖北中利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万吨新型印刷电路板及光电专用电子材料复配项目、湖北天海新材料有限公司光伏边框辅料生产项目已开工建设。
3.发展动能更加强劲。今年以来,累计开工项目3个,投资总额3.308亿元。累计投产项目3个,投资2174万元。新签约项目9个,计划总投资15.53亿元,已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个,计划总投资12.5亿元,完成全年计划(亿元以上2个)的200%。另有8个在谈项目,计划总投资29.5亿元,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
4.民生保障更加坚实。强化政策落实,为94户特色种养殖户申报产业直补85209元,推动小额信贷帮扶11户55万元,发放外出务工人员交通补贴11人3000元,落实教育补贴41户直补2.5万元,申报公益性岗位4个。以“全域国土综合整治”为载体,规划80亩还建区,建设还建房150户。新建南洪分场党群服务中心、中心卫生室、社区健身广场。完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厕所、停车场、卫生室等。依托“冯家口”商业聚集的基础条件,打造全新靓丽的示范街区,完成400米道路拓宽升级改造、路牙翻修、水电路整治,街面下水道、污水管网、电线整改等。全年上报3次灾情(冰冻雨雪、洪涝、干旱),累计为21户共50人申报冬春救助。截至目前,摸排出辖区内有购房意愿群众共43户,完成申报23户,审批通过23户,待审核3户,实际已在仙桃城区购房23户。
5.社会治理更加高效。按照每周调度、每月专题研究的方式,每季度形成矛盾纠纷化解情况报告,对重点领域突出矛盾进行全覆盖、无盲区、无遗漏、拉网式排查,并逐一登记造册,分类化解稳控。截至目前全场共办理信访案件33件,其中群众来访8批次8人次,网上信访25批次25人次,网上一次性化解率89.5%、满意率100%。同时通过深入排查发现6件未完全化解矛盾纠纷6件,已通过专人包保,制定化解方案和工作措施,确保11月底前全部化解。持之以恒开展反诈禁毒工作,28名日常在管人员严格按照周打卡、月尿检、半年毛发检测开展日常管控,组织全场三十余名公职人员和企业负责人代表参观仙桃市禁毒教育基地。进村入户宣传274户556人,线上宣传三十余次,劝戒核查入滇、出境人员44人,排查疑似滞留境外人员63人。通过资源整合,合并打通了雪亮工程监控系统和智慧沙原全域监控系统,为分场(居)偷盗案件和交通事故提供了强有力的线索,协查破获相关案事件7起。
6.党的建设更加严实。扎实开展“四下基层、户户走到、共同缔造”活动,累计走访户数3685户,收集问题134个,已解决116个,现场处理信访积案4起,帮助群众现场解决用水用电等安全问题12个。完成南洪分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新建,房屋及广场占地面积386平方米,其余6个分场(居)党群服务中心在前期整改基础上,坚持开展双周大扫除,常态化维护。按照“党委带动、支部领办、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产业发展新路,南洪分场新增土地流转面积800亩,集体收入增加10万元。山港分场将闲置房屋租赁给湿地公园做办公场所,年租金5万元;奎阁分场将收回的原公园土地租借建还建区,年租金10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1.经济回升基础不稳。叠加外部环境趋势性变化、统计数据治理等多重因素影响,经济恢复发展的基础还不稳固,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增速距年初预期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2.产业发展质效不高。沙湖原种场犇野合作社千亩香米示范基地、优质育苗基地等农业项目带动作用偏弱,急需引入投资大、带动强的新工业项目。税源培育不足,税收收入离市定目标任务存在较大差距。产业链不完善,上下游企业本地配套少,市场竞争力不强。研发投入不够,科技创新不强,新兴动能不足。
3.重大项目支撑不足。项目谋划没有充分考虑现实约束性指标,导致无“地”可用,湖北东南佳复兴号高铁碳滑板及高铁电动车组碳滑板自动化生产设备项目、湖北皓旺年产3000吨高精度密压缩机密封件项目、湖北紫珑高固体防腐涂料项目等,都是在深入对接后,均因用地问题无法解决而陷入僵局,无法推进。
4.招商引资效果不佳。签约项目多,落地项目少,“捡到篮子里都是菜”,一些项目与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匹配度不高,不精准,对存量企业关心支持不够。
5.重点领域风险突出。财政收入总量小,刚性支出增加,收支矛盾突出。拆迁安置、退休教师等方面风险交织,信访维稳压力大。社会治理、反诈禁毒、生态环境等领域风险防控还需持续加力。
三、形势分析
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粮食产量0.7万吨以上。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实现上述目标,主要把握好七个方面的关系:一要把握好稳和进的关系。“稳”是主基调,经济稳,人心稳,大局稳,以稳求进,将“稳”的要求落实到“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全力稳住基本盘;“进”是大方向,以进促稳,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从而实现“稳”和“进”的良性互动。二要把握好质量与规模的关系。既要努力把“蛋糕”做大、实力做强、产业链条做长,更要注重提升“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提升税占比,提升附加值,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三要把握好“外”和“内”的关系。既要抓增量,大力推进招商引资,提升招商项目质效,提高签约项目履约率、项目资金到位率、项目竣工达产率;又要抓存量,大力支持存量企业,鼓励他们扩大产能、提高产品质量、拓展新的应用场景。四要把握好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的关系。既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高质量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又要用发展的思维和办法解决民生问题,通过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创造更多有效需求,更好促进稳增长。五要把握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全面振兴的关系。以“五个一”为抓手,整体谋划城镇和乡村发展,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双向流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形成城乡互补、协调发展的城乡发展新格局。六要把握好开源与节流的关系。既要突出加强财源建设,积极培育新的财源增长点,强化税收征管,提升税收质量,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又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习惯于过“紧日子”,全力压减非刚性、非急需支出,盘活低效闲置资金、资产和资源。七要把握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既要聚焦经济建设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又要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树牢底线思维,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提高基层治理能力,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推动发展和安全动态平衡、相得益彰。
四、2025年工作计划
1.坚持产业发展为引领。对照全年经济发展指标任务,统筹完成全年工业产值9.8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入库10个;强化考核招引重点项目的精准率、签约项目的落地率,完成招商引资新签约项目1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个,确保2024年新签约的9个项目正常运作,4个亿元以上项目投产2个以上。着力招引一批大投入、大体量、高科技、高产出的重大项目,选择一批条件成熟的项目,强势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切实做到“在建一批、推进一批、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加快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做大做强犇野、仙联等农机合作社,密切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训,持续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2.坚持农旅结合扩优势。着力抓好基础补短、业态丰富、宣传营销、服务提质“四项”重点工作,以山港分场五组为基础,以平台共建为载体,积极探索“旅游+”业态的发展模式,加快打造沙原渔村示范区。通过产业赋能重塑美丽乡村,打造集休闲、观光、养生、娱乐、教育、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高效产业集群,重点引进餐饮服务、特色民宿、研学基地、农产品采摘等业态进驻,优化短途游、周末游、自驾游的旅游市场产品供给,最终成为⼀个可持续的农旅示范区。
3.坚持城乡统筹强协调。牢固树立“城乡建设牵一发而动全身、谋一域而带全局”理念,扎实推进创文创卫,完善交通、水、电、燃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面压实耕地保护责任,不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供给保障能力,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科学推进乡村建设,构建干净、整洁、有序的乡村空间。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4.坚持绿色发展护生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400万元建成高标准农田200亩及以上(含道路、涵闸),形成规模化种植150亩及以上。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落实好河湖长制,统筹抓好水环境综合治理,坚决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做好秸秆禁烧、餐饮油烟治理和污染天气应对等重点工作,紧盯生态环保年度目标、重点工作、短板弱项和群众关切,健全完善生态环保宣传教育、日常监测、执法监管、隐患排治、责任追究等长效机制,着力解决生态环保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升环保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
5.坚持办好实事惠民生。积极推进“小田变大田”改革,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将“小田”自主经营变成“大田”统⼀经营,采取“承包权不动,经营权连片”的⽅式,将分散化、碎片化的农田进行优化、集中、连片,促进规模经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经营⽔平、增加农民收入。截至目前,各分场已启动“小田变大田”工作,预计可流转⼟地10000亩。开展违建墓地再排查再整治工作,坚决遏制违规违建墓地现象,同时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持续推进殡葬移风易俗。开展公益性公墓质量提升年行动,加强管理力度,规范入葬审批,确保公益性属性。
6.坚持系统治理防风险。进一步加强对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加强征地拆迁、环境保护、医疗卫生、交通运输、劳资关系等领域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建设,健全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健全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关怀帮扶体系,加大政府经费支持力度,落实教育、矫正、管理以及综合干预措施,严防发生重大恶性刑事案件和个人极端案件。深入开展安全知识普及和教育活动,提高全民安全防范意识,针对行业特点,普及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范本领,深入开展安全“五进”活动,营造和谐发展的浓厚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