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11378025/2023-23877 | 信息类别: | 其他 |
发布机构: | 杜湖街道办事处 | 发文日期: | 2023-07-27 |
标 题: | 杜湖街道共同缔造体制机制创新的探索 | ||
文 号: | 无 | 效力状态: | 有效 |
一、以共同缔造理念推动试点社区体制机制创新探索情况
一是完善缔造新阵地。纺园社区以“两代表一委员”沟通联系群众为发力点,定期开展接待群众活动日、座谈会等活动,加强与群众的广泛联系,了解群众的诉求问题。通过打造1979街区,以砖瓦印记巷、棉纺岁月巷、工业园时代巷展现杜湖街道五十余载的薪火相传、赓续奋斗,五十余载初心使命永不褪色、愈久弥新。同时,我们利用传统节日,组织群众在1979街区开展“欢喜闹元宵”、“喜乐灯谜会”、“端午品香棕”等主题活动,让广大居民认同感、归属感、幸福感进一步提升。
二是打造增收新引擎。官沟社区通过夜话会、板凳会鼓励群众做好房前屋后环境整治,参与共享菜园项目。目前由127户居民门前庭院组成的占地40亩的共享菜园已建设完成。菜地全天候开放,不仅可供市民付费自主采摘,也积极对接市场,形成订单经济,实现以“菜园”小切口撬动都市农业发展大主题。
三是提升治理新效能。杜湖社区依据居住密度划分行政网格,选取网格中心户,充分收集社情民意、及时解决矛盾问题。目前社区共划分了11个居住网格、3个行业网格,设立网格中心户26人,通过线上微信群+线下中心户通力配合,对收集到的问题及时梳理、解决、答复,让居民体验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
二、探索共同缔造体制机制创新的思考与建议。
群众参与是核心。共同缔造主体是人民群众,通过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去解决群众的问题。在化解矛盾中,群众积极参与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例如在杜湖社区还建房小区电网改造中,群众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对改造方案提出可行性建议,参与小区电路改造、维修路灯,为小区建设节约成本20%。
基层组织是关键。共同缔造,关键在人,支部党员干部作为“关键少数”,发挥头雁效应,才能更好的发动群众参与共同缔造。在理念宣传和多元化的活动中,都需要支部书记做好牵头工作,在决策部署和领导群众中也需要支部书记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在纺园社区银丰小区防盗网拆改问题上,党员干部主动拆除自家防盗网,挨家挨户上门说服邻居,最终小区27户一楼居民自觉参与拆除防盗网,自己动手、投工投劳,迅速完成小区拆违工作。
经费保障是基础。体制机制的创新一般需要项目成效来总结,而项目成效往往伴随有实施载体与资金投入。在“两代表一委员”联系服务群众开展活动和领办实事中,有专项有专项经费作保障,也会更积极主动。在开展暑期爱心托管班、关爱老人等志愿服务活动中,也需要专项资金进行物资采买和活动保障。
细分单元是重点。社区“微治理”,通过划分网格、小区、楼栋等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逐级逐层明确“责任田”,面对排布错杂的街巷,通过完善“四长一员”,形成街巷长制工作管理机制,让服务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角落,确保居民群众诉求有渠道、参与有平台,实现政府主导和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群众满意是目的。居民群众满意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基层社会治理的着力点,“五共”理念的逻辑是呈递进关系的,“成果共享”放在最后,就是把群众满意度作为共同缔造的目标。纺园社区通过制定清单,将小区改造纳入共同缔造工作中,完成了供水管网改造、天然气入户,增设停车位50个、更换路灯30盏,切实把“共同缔造”做到了群众心坎上。
长效机制是根本。要让共同缔造工作走深走实,必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通过党建引领,以群众为主体,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参与到产业发展、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建设等工作中,让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美好生活,稳固共同缔造工作已取得的成果。
三、推进共同缔造走深走实的做法
一是建立共享说事室,实现“有心结多方解”。以社区引导、居民自治的模式,打造一个说理,讲礼,共同参与的矛盾调解、办事咨询、活动开展的共享说事室。整合专业人士和社区工作者为居民答疑解惑,同时鼓励居民加入说事中来,增强居民主人翁意识,自发处理身边发生的事情。
二是建立爱心志愿店,实现志愿服务“多向”循环。打造“两元理发店”、“爱心超市”、“爱心面馆”等爱心商店,为辖区老人或急需帮助的人提供免费服务。组建爱心维修队,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以爱心折扣价帮助居民做好水电维修、下水道疏通等服务内容,在便利居民联系的同时,减轻居民生活负担。
三是建立信息收集和派单机制,实现“群众事群众议”。由网格员、中心户、外卖员组建信息收集体系,网格员通过线上留言板收集群众问题,中心户通过日常生活了解矛盾点、需求点,外卖员通过入户收集信息,统一梳理问题清单,向社区大党委成员单位、社会组织、辖区企业“派单”,争取各方力量“接单”,共同推进问题解决。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