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今天,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度我市环境质量状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 陈华兵先生
市生态环境局工会主席 罗璇女士
应邀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湖北广播电视台、仙桃日报、仙桃电视台、仙桃广播电台、仙桃周刊、中国仙桃网等新闻媒体记者们。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共有两项议程,下面依次进行,首先请陈华兵先生介绍2024年度我市环境质量状况。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 陈华兵: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我向大家介绍一下2024年度我市环境空气质量、地表水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以及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情况。
一、环境空气质量
我市省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为沔阳大道站和工业园站。2024年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统计天数为366天,优良天数为324天,优良率为88.5%,同比上升4.7%。
与2023年相比,2024年我市环境空气基本污染物细颗粒物(PM₂.₅)、可吸入颗粒物(PM₁₀)、二氧化氮(NO₂)年均浓度分别下降18.8%、10.3%、5.9%,二氧化硫(SO₂)、一氧化碳(CO)年均浓度持平,臭氧(O₃)年均浓度上升2.0%。2024年环境空气中PM₂.₅、PM₁₀、NO₂、SO₂年均浓度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要求。
二、地表水环境质量
1.主要河流水质
2024年,我市主要河流水质总体保持稳定,汉江汉南村、汉江石剅、东荆河汉洪大桥、通顺河港洲村、黄丝河挖沟泵站等5个国控考核断面水质年均值分别为Ⅱ类、Ⅱ类、Ⅲ类、IV类、IV类,均达到“十四五”考核要求,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评价,汉江和东荆河水质状况均为“优”,考核断面优良率为60%,水质达标率为100%。
2.县级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
我市共有两处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分别为市第二水厂和第三水厂汉江取水口。市环境监测站对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每季度监测一次,监测因子分别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61项优选项目(3次/年)和109项全项(1次/年)。2024年监测结果表明,两处县级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符合地表水Ⅲ类及以上标准,达标率为100%。
3.乡镇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
我市共有7个农村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即仙桃市新一水厂水源地、仙桃市四水厂水源地、通北中心水厂水源地、马垸中心水厂水源地、郭河窑厂水厂水源地、禹王水厂水源地、杨林尾水厂水源地。2024年,市环境监测站每季度对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开展一次监测。监测因子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28项因子。数据显示,7个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满足地表水Ⅲ类标准,达标率为100%。
三、声环境质量
1.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
2024年我市中心城区昼间道路交通平均等效声级为64.4分贝,同比上升1.4分贝,按照《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 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评价,道路交通噪声强度等级为一级,评价为“好”。
2.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
2024年我市中心城区昼间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2.3分贝,同比下降0.6分贝,按照《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 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评价,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总体水平等级为二级,评价为“较好”。
四、固体废弃物
2024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坚持源头严控、过程严管、后果严惩,持续强化工业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推进工业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取得新进展。
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利用与处置
2024年,全市共产生一般工业固体废物928132.87吨,主要种类为炉渣、粉煤灰、脱硫石膏、覆膜砂、污水处理污泥等,2023年遗留贮存量27415.97吨。2024年综合利用和处置887347.06吨,2024年贮存量68201.78吨,综合利用处置及安全贮存率100%。
2.工业危险废物利用与处置
2024年全市危险废物产生量67296吨、2023年遗留贮存量1902.98吨,2024年综合利用和处置66669.20吨,遗留贮存量2529.78吨,综合利用处置和安全贮存率100%。
3.医疗废物的产生与处置
2024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产生医疗废物736.56吨,全部委托有资质公司进行集中转运处置,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率100%。
4.生活垃圾的产生与处置
2024年,全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为32.0618万吨,全部由仙桃市绿色东方环保发电公司进行焚烧处置,生活垃圾安全处置率为100%,我的介绍到此结束,谢谢!
湖北广播电视台记者提问:请问2024年市生态环境局在改善地表水环境质量方面作了哪些工作?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 陈华兵: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2024年我局在改善地表水环境质量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1.稳步推进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行动。按照“系统治理、分类施策、精准整治”总体思路,对纳入整治的7大类15小类排污口进行达标整治和规范化整治。目前已完成358个长江入河排污口溯源工作,完成率100%。2025年1-4月,已累计对342个排污口进行了销号,销号率为95.53%。完成295个排污口的回头看工作,同时对具备采样条件的排口采样,共采集水样120个,无水外排的排口均做了巡查无水记录。
2.扎实推进化工园区及化工企业水污染问题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根据省生态环境厅工作要求,我局成立工作专班,认真组织开展企业自查、专家核查和现场核查,共发现工业园区问题8个,化工企业问题64个。截至目前,工业园区问题6个,化工企业问题62个,均在整治时限内提交了整改完成报告。2个未提交整改完成报告的园区内化工企业问题,因施工时限,已制定整改方案,有序推进。排查整治专项行动的开展,及时消除环境风险隐患,提升工业园区及化工企业水污染防治水平,切实保障我市水生态环境安全。
3.持续开展水质监测预警、溯源整治。推进全市主要河流的水质自动监测微站建设,坚持每天对5个国控省控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及20个水质自动监测微站的数据进行研判,及时分析水质现状及变化趋势,根据水质异常情况提出污染源排查溯源、通报预警等具体响应措施建议。针对通顺河流域水质下降问题先后开展了61次水质监测和现场调查,共布设监测点位168个,出具监测数据501个。我的回答完毕,谢谢!
仙桃电视台记者提问:刚才有介绍,2024年我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24天,优良率为88.5%,同比上升4.7%。请问,2024年我市环境空气质量相比以往变化趋势如何?在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方面,市生态环境局具体有哪些举措?谢谢!
市生态环境局工会主席 罗璇: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总体来说近两年我市环境空气质量呈稳步改善趋势。2024年,我市环境空气PM₂.₅平均浓度为31.2μg/m³,同比下降18.8%,全省排名第5位;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88.5%,同比提升4.7%,全省排名第5位;重污染天数为0天,同比减少6天。2024年我市大气环境质量首次达到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为“十四五”以来最优水平。2024年,我市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各地各部门联动,扎实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主要采取“四强”措施守护蓝天:
一、健全机制强基础,构建联防联控新格局。以“一办七组”工作机制为基础,结合《湖北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方案》,制定了涵盖产业结构转型、能源清洁化、交通绿色化等10项行动、31项具体任务的实施方案。通过月调度、常态化巡查督办,累计印发问题转办函12份,整改涉气问题43个。针对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整治,在餐饮油烟治理方面,排查城区餐饮店、烧烤店3800余家次,取缔露天烧烤行为120个;在汽修行业监管方面,检查汽修喷涂企业96家,整改问题10处;在扬尘污染管控方面,排查扬尘隐患145项,下达整改通知书31份,立案查处1起。
二、专项治理强重点,推动减排工程见实效。围绕“五个一批”减排工程,实施158个治理项目并全部完成,重点推进锅炉深度治理,完成22台4蒸吨以上天然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淘汰2蒸吨以下生物质锅炉17台,盛大纸业公司65蒸吨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有序推进;完成VOC专项整治,排查化工、包装印刷等行业企业39家,整改问题21个,开展VOC走航监测30次,整改无组织排放问题2个;严抓机动车尾气监管,实施尾气检测机构计分制管理,立案查处违规检测站2家,路检柴油货车1203台,处罚超标车辆22台。
三、秸秆禁烧强管控,科技助力防反弹。针对秸秆露天焚烧问题,市委、市政府专题部署,构建“技防+人防”体系。运用智能监控,依托“蓝天卫士”平台开展日调度、周通报、月考核,印发工作月报10期;强化严格考核制度,对1个乡镇全市通报批评,火点数量同比大幅减少;确保联动整治,结合“大清扫、除病毒”活动,压实属地责任,确保“零火点”目标。
四、应急响应强行动,科学应对保蓝天。为应对污染天气,建立预警预报机制,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多次与省生态环境厅及武汉都市圈联动,结合我市气象精准预警,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12次,实施人工增雨10次;根据实际情况修订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规范预警启动与解除流程,同时开展1次重点企业应急减排培训,指导企业在重污染天气中落实防治措施;推动武药公司等企业创建B级和绩效引领性企业,在减少企业污染物排放的同时,减轻企业重污染天气应对成本,其中2家已通过省级核查,我的回答完毕,谢谢!
主持人:谢谢各位发布人!再次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提问。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
编辑:张 奇
责编:胡平安
审核:肖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