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11378025/2024-14532 | 信息类别: | 其他 |
发布机构: | 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 | 发文日期: | 2024-03-13 |
标 题: | 仙桃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 | ||
文 号: | 无 | 效力状态: | 有效 |
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
仙桃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
2023年,在省政务办有力指导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仙桃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全面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围绕政务服务、数字政府、政务公开、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管理等重点工作,不断创新发展思维,抢抓发展机遇,砥砺过硬作风,高质高效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9月6日,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发布的《2022—2023年度全球微笑城市百强和中国新型智慧城市百强成果》中,仙桃市智慧城市建设被评为“2022-2023年度中国新型智慧城市百强县”,排名全国第52名。9月26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对2022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激励的通报》中,通报表扬我市“高效办成一件事”、政务公开工作成效显著。12月20日,仙桃市人民政府网站在第二十二届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中排名全国区县第九名,仙桃市《黄鳝产业资源汇聚融合,擦亮“中国黄鳝之都”金字招牌》获评中国区县级“十大”优秀创新案例。现总结如下。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持之以恒惠民生,政务服务工作扩面提质
持续深化“四办”“四减”改革攻坚,打造“有感”服务、“无感”审批政务服务环境,“仙办好”仙桃政务服务品牌影响力显著增强。
1.流程再造、数政融合,行政审批更快。一是“一网通办”加力提速。完成46个国(省)垂系统、3个自建系统858个市级事项和8299个乡镇事项的对接工作,湖北政务服务网、鄂汇办APP可网办事项达2551项,网办率达98.3%。二是跨域通办升级扩容。武汉都市圈通办服务事项由410项提升至1000项,跨省通办“朋友圈”扩大至6省16市县,通办事项达138项,并通过云上办跨省通办联盟与22省344地建立联络。三是“一窗通办”成效显著。精简窗口145个,设置无差别综合窗口67个,综窗人员事项受理流程掌握数由70余项提升至2000余项,全面满足了企业群众无差别受理需求。今年,我市被列入全省优化营商环境“一窗通办”改革先行区创建试点市。四是一事联办稳步推进。上线62个“一事联办”主题事项,实现“串联审批”向“并联审批”转变。
2.强基创新、利企便民,服务水平更优。一是党建引领强队伍,用心用情解难题。组建市镇两级红色代跑团,为项目提供全流程帮办代办服务50余次,协调解决25家外来投资企业60余人高管高技职工子女入学问题;在市政务服务中心成立4个窗口党支部,实现党建和受理审批业务的有机融合,为特殊群体提供爱心服务2000余次,为企业群众提供帮办代办服务4200余次,延时预约服务700余次。二是精准精细建机制,标本兼治促长效。出台《仙桃市网上中介超市管理办法》,上线83项中介服务事项,让中介服务在阳光下运行;出台《“面对面+背靠背”评价反馈制度》,对办理政务服务事项的企业群众进行全覆盖回访800余人次,回访满意度达100%,协调处理纠纷15起,12345投诉和网上舆情转办单26件,办理满意度达100%;完善《仙桃市工业项目报建“零收费”暂行办法》,为28家工业项目办理容缺审批手续,为53家工业项目办理“零收费”手续,降低企业成本835万余元。三是专项行动纠顽疾,真抓实干转作风。增设“局长帮您办”专窗,全市33家窗口单位负责人轮流坐班,为企业群众解决问题253个;与市纪委监委组建联合暗访组,对33家入驻单位“清廉窗口”创建情况和81个政务服务窗口工作人员作风进行“体验式”监督,参与自查自纠256人次;开展政务服务改革体验官活动,优化事项办理流程10余项,反馈并解决问题28个;开展市场主体满意度测评,收集市场主体诉求建议200余条。
3.以沉促进、由点及面,便民体系更全。一是服务延伸,资源进一步下沉。分两批组织22个镇、700个村完成9914个事项的下放和指导承接工作,镇级和村级下放事项均认领到位。二是标准先行,服务进一步规范。各级办事场所共71名窗口人员通过行政办事员考试,实现持证上岗;政务服务文书证照免费邮寄工作延伸到镇级。三是以评促建,平台进一步增强。开展基层便民服务场所“星级评定”先行示范区创建工作,全市三星级以上便民服务场所达45个,便民服务中心场所达标率达95%;开展群众最满意便民服务场所和十佳政务服务窗口评选活动,以标杆引领全市便民服务场所提档升级,评选出群众最满意便民服务场所15个,十佳政务服务窗口10个;开展政务服务“好差评”和基层便民“群众评”,累计收到企业群众评价20余万条、。
4.规范统一、协同联动,政务监管更精。一是规范事项认领。梳理监管事项主项1028项,子项3947项,监管事项认领率达100%,填写检查实施清单1107条,清单完成率达100%。二是加快数据汇聚。完成4个自建风险预警模型与省“互联网+监管”平台对接,汇聚监管行为数据3900万条,监管事项覆盖率达75.39%,设立校核规则83条,校核数据710万余条,排查问题数据2.4万条,监管行为数据准确率和及时率均达100%。三是强化监管创新。推进“跨部门综合监管”工作,在15个领域确定了18个跨部门综合监管“一件事”主题,完成8个主题的检查实施清单及合规经营指南,实现“进一次门、查多件事”。
(二)全力以赴创标杆,数字政府建设跃升进位
以城市大脑建设项目为契机,全面提升数字政府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推动各领域数字化转型升级。
1.强化数据汇聚,打通数据孤岛。一是梳理流程,整合资源。构建“一体两翼、三方协同、协调联动”的管理运行架构,实现管理体制上下贯通、一体运作,统筹推进数据共享基础设施整合。二是夯实底座,强化支撑。搭建数据中台,汇聚41个委办局及单位共计29亿条数据,为部门决策提供关键数据支撑;搭建数据共享服务“两平台”,共享交换平台共录入政务信息资源目录749条,发布库表541张,开发共享接口208个,归集全市37个部门13385万条数据,为城市治理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数据支撑;数据开放平台共开放数据集164个,API资源4个,数据1397万条,覆盖生态、医疗、教育等20个民生服务领域,为企业群众开展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有力支撑。在武汉都市圈开放数据创新应用大赛中,我局选送参赛作品斩获职业赛道二等奖和优秀奖。三是精心运维,保障安全。构建网络安全联防联控的机制,推行首席数据官制度,强化数据资源优化利用,保障数据安全、稳定、高质量发展,全年发现并处理网络安全风险28554项、高危漏洞2335项,封禁攻击IP1322个,清理闲置云资源20%。
2.打造无感审批,激活数字效能。一是压缩事项办理时限。我市政务服务事项的时限压缩比率达到94%,事项即办件比率达43%,市直行政许可事项减时限比率达93.6%,行政许可事项压减幅度位于全省前列。二是推广超时自动用印。上线“超时默认、自动用印”功能,倒逼各职能部门履行好审批服务的时限承诺,共自动受理业务53件。三是打造“免证明”城市。深化电子证照应用,共汇集全市30个部门的证照资源目录227个,入库电子证照134.94万余条,与省电子证照库和市一网通办平台实现互联互通,证照共享率达100%。
3.拓宽应用场景,延伸数智触角。一是赋能基层治理。基本建成仙桃市智慧城市一体化指挥中心,智慧综治、智慧城管、智慧党建完成与智慧城市一体化指挥中心对接,形成城市治理“一网统管”格局雏形,实现了跨层级、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二是赋能经济建设。“沔古脑·经济大脑”平台已完成总工程量的 80%,基本实现仙桃经济现状可视化呈现,辅助提升政府经济治理能力。三是赋能公共服务。依托省大数据能力平台申请国家接口资源31个、省级接口资源19个、数据集223个,为“沔古脑”经济大脑平台、惠企服务平台、市教育局阳光招生系统、市创业担保贷款系统、市公积金系统等18个应用提供高效数据支撑。
(三)凝心聚力促公开,政务公开工作纵深发展
坚持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推动政府门户网站和政务新媒体服务模式的持续创新,让群众 “找得到”“看得懂”“办得成”“用得好”,政府网上履职能力和水平稳步提升。
1.优化平台,规范发布,保障公开质量。以创新发展和智能集约为目标,改版升级仙桃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办事”、“新媒体”等栏目,全年发布稿件31063条,互动问答与办事信息2165条;推动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向村级延伸,建立“3+5+N”基层政务公开矩阵,建成基层政务公开目录管理系统,在全市708个村(居)实现了“村务公开”平台全覆盖,整合 791 条数据进政务地图,一站式汇聚基层政务公开信息6584条。
2.数字赋能、创新载体,提升公开效能。创新适老化数字人资讯播报,优化手语解说服务,为不同场景建立专用句型库,全面提升政务网站适老化水平及无障碍普及率;建立健全问答知识库,围绕市民需求的热点政务服务,增加业务主题,扩充知识库内容,全面提升政务公开广度;建立信息知识库和用户画像,实现信息的个性化推荐和智能引导,全面提升政务公开精度。
3.跨界融合,多元解读,强化政民互动。将全市73条规范性文件及其解读同步至省政府门户网站,实现省市联动;结合政府门户网站功能融合、展现融合、渠道融合和内容融合的创新思维,上线《仙桃黄鳝产业示范带》、《汉水沔阳人间仙桃》、《自住住房提取公积金》等多个专题专栏,实现多类资源信息一站式集成、精准化直达;邀请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通过在线访谈回应社会关切20场。
(四)千方百计促改革,交易市场环境稳固优化
1.聚焦体制改革,推动工作效能稳步提升。一是深化“评定分离”改革。全市已实施“评定分离”招投标项目132个,总招标金额105.18亿元,此项改革工作2022年和2023年连续两年获得省局通报表扬。二是深化电子营业执照“一网通投”改革。实现市场主体注册时营业执照“免填报”“免提交”,登录时扫码一键登录,投标时应用电子营业执照进行电子签名和盖章、投标文件进行加解密等功能。三是深化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改革。完成高频证照“免证明”、合同签订(变更)网上办理和工程款支付网上查询三项试点任务,此项改革工作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2.聚焦优化提升,推动交易流程减负提速。一是优化交易服务流程。全面推进招标文件公平性竞争审查,破除招标文件中隐性门槛和不合理设置,护航公平交易市场。二是推进远程异地评标。新纳61人入我市评标专家区域库,并实行“一标一评”动态考核,启动了省综合评标专家区域库建设,评标专家互助“朋友圈”扩大至8个市(区),此项工作受到省局通报表扬。三是降低市场主体成本。实行适当缩短招标时间,该举措被省局推荐为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全省可复制推广的典型经验;建立了工程项目招标计划提前发布制度,方便潜在投标人提前了解工程建设项目信息。
3.聚焦综合监管,推动交易环境公开透明。一是紧盯关键主体,维护市场秩序。建立《招标人标前辅导谈话制度》《招标代理机构信息公示制度》《评标专家履职行为标后抽查评估制度》,查处评标异常行为5起,量化记分处理评标专家23名,清退招标代理机构9家,促进各方主体合法守信参与招投标活动。二是把握排查重点,筑牢安全防线。紧盯围标串标、标贩子“两个重点”,开展工程建设招投标领域专项整治,共面向社会各界征集问题线索9件,其中自办6件,转办相关行业主管部门3件,立案1起,查处1起,移交问题线索5条,公安机关抓获嫌疑人4人。三是强化协同监管,凝聚监管合力。联合行业主管部门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建设公共资源交易全生命周期智慧监管平台,完成“云平台”对接,不断扩展发现问题线索的渠道。
二、2024年工作计划
2024年,仙桃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将持续围绕政务服务各项重点工作,开拓进取、改革创新,不断提升政务服务质效。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锐意进取,扩宽信息化建设广度
1.规范城市大脑体系建设。基本构建协同高效的数字化履职能力体系、科学规范的数字化建设制度体系、全方位的数字化安全保障体系,各类能力平台逐步完善。
2.谋划城市大脑二期项目建设。推动党建统领、数字经济、数字政务、数字文化、数字社会、数字生态文明、基层智治融合发展体系、数字化建设理论体系、制度体系日益完备,持续创新长效运营机制,最大程度释放各类数字资产价值,“数字仙桃”建设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3.打造仙桃城市大脑特色。加快建成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夯实城镇房屋建筑和市政公用设施三维空间数据底板,实现市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一张图”可视化呈现;加快建成IRS一体化数字资源管理系统,推动全市应用、云网、感知、数据、能力组件等数字资源“一本账”管理,实现数字资源精准高效配置;开展数字化技术运营,强化技术赋能业务发展,实现城市大脑“一体集成”“长效运营”。
(二)多措并举,拓展“高效办成一件事”深度
1.大力推行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建设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智慧大厅,健全“智能导办+政务地图+视频办”工作体系,推进政务服务平台规范化、标准化、集约化建设,实现从“线下跑”向“网上办”、“分头办”向“协同办”转变。
2.大力夯实大数据能力平台建设。以一码通平台为基础,夯实大数据能力平台,实现数据一站式开发、治理、运营;聚焦企业和群众高频办理的服务事项,深入推进业务运行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让‘免证办事’成为常态。
3.大力开展事项梳理和“四减”工作。从材料端和场景化需求端两方面着手,对高频事项进行精细化梳理,进一步完善政务服务知识库。压减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精简审批材料,让材料“免提交”成为常态。
4.健全政务服务事项管理机制。规范政务服务事项认领发布、系统配置、网办开通等各流程,加强对各地各部门工作流程的培训指导。
(三)守正创新,提升政务服务温度
1.规范政务服务大厅管理。持续开展“局长帮您办”“政务服务改革体验官”活动,畅通“面对面”好差评系统、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和“背靠背”12345热线、电话回访机制等民意反映渠道,打造“清廉机关”典型示范。
2.强化基层便民服务体系建设。以便民服务场所星级评定、“一窗通办”改革、资源服务平台“三下沉”为抓手,以政务服务质量满意度测评为载体,以3星级以上便民服务中心达100%、3星级以上便民服务站达50%为目标,推动基层便民服务“三化”建设,切实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
3.擦亮红色代跑团品牌。以红色代跑团带动企业发展,为项目“落地开花”提供全方位、全领域、全链条导办帮办代办服务。
(四)驰而不息,增强政务公开透明度
1.推动市级公开标准化。依托基层政务公开动态目录管理系统,持续完善各单位政务公开事项标准目录。
2.推动镇级公开便民化。将政务公开专区延伸到镇级便民服务场所,配置政务公开查询机和打印机,张贴服务“码”上知、政务“码”上知二维码矩阵图,实现“政府信息一键可查,服务事项一站可办”。
3.推动村级公开精细化。压实村(居)公开责任主体,加强村(居)务公开标准化建设,强化村(居)公开全方位督导,推动村(居)务公开落地见效。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