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泉代表:
您提出的统筹产业布局,选招环保节能项目;做强特色板块,推动农业龙头上市;继续推进集镇建设力度,逐步缩小城乡差异;加快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合同;加大农村人情风管理;加强农村禁鞭工作等的意见和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该建议中肯朴素、贴合实际,我单位高度重视,会同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市住建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委宣传部、市公安局等相关单位一起研究讨论,制定工作方案。
一、统筹产业布局,选招环保节能项目。
1.统筹产业发展结构和空间布局。我们综合仙桃的产业特点及城市空间发展规划,按照“5+1”的主导产业发展模式,在构建武汉产业转移示范区(仙桃高新区)和非织造布产业集聚区(彭场非织造布特色小镇)2大主平台基础上,同时打造若干个特色园区,形成2大平台为主,若干个特色产业平台为辅,即“2+N”平台发展格局,推动优势产业在各自平台集聚发展,进一步优化全市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一是仙桃高新区重点发展智能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和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二是彭场非织造布特色小镇重点围绕“四基地两中心”建设,推进全产业链招商,促进产业、结构、品牌提档升级,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集聚度高、竞争力强的非织造布产业集群。三是N个特色产业平台。如干河食品产业园、仙桃西流河新材料产业园、毛嘴服装工业园、排湖现代服务业产业基地、胡场机械工业特色小区、郭河水产加工特色小区、张沟纸业包装特色工业园区等。
2.坚持招商选资。坚决摒弃“捡到篮子里都是菜”做法,把招商引资与我市主导产业、资源条件结合起来,实行“招商选资”,引进高质量的项目。在项目引进过程中,我们前期邀请环保部门一同到企业现场同考察同评估,落户项目一律坚持“六度”(投资强度、环保程度、税收额度、链条长度、科技高度和建设速度)要求,并会同发改、规划、环境、应急、司法等部门集中项目预审,给出具体意见和建议。
下一阶段我们将按照“2+N”平台招商模式,坚持找准定位、发展特色,持续推进我市现有工业补链延链,向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强化要素保障,加强全产业链配套建设,对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始终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加快发展转型的第一抓手,当做生命力和生命线工程来打造,全方位承接产业转移。
二、做强特色板块,推动农业龙头上市。
近年来,市农业农村局始终坚持扶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一是开展特色产业规划,目前正发动全市黄鳝产业龙头积极开展黄鳝产业的发展规划工作,已委托湖北省农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仙桃市黄鳝产业发展规划》,拟打造过100亿黄鳝产业优势集群;起草了《关于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实施意见》,拟培育过10亿元的省级农投企业2家,正在办理落实。二是开展项目申报,2021年重点围绕省级龙头企业开展优质水稻、小龙虾、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产业强镇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申报,2021年争取小龙虾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资金550万元,优质水稻、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仙桃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已纳入湖北省项目储备库。三是开展省级龙头企业监测与认定工作,对全市19家省级龙头企业进行监测,并计划申报新增4家省级龙头企业。四是拟争取常年政策项目,围绕省级龙头企业拟争取农业企业贷款贴息项目、省级农业产业园区产业链建设项目和现代农业返乡下乡创业创新项目。
三、继续推进集镇建设力度,逐步缩小城乡差异
2020年以来,市住建局指导15个建制镇全面实施以“一加强、三整治、三提升”(即加强统筹谋划、整治镇容镇貌、整治环境卫生、整治城镇秩序、提升设施功能、提升风貌特色、提升管理水平)为主要内容的擦亮小城镇行动,通过面上推进、点上示范、质上提升,全面消除“脏乱差”“破旧暗”现象,逐步实现小城镇“洁、绿、亮、序、美”的工作目标。指导西流河镇完成立面改造650户,店招升级550户,道路刷黑5300米,人行道铺装4000米,管线入地8000米,新建红色主题公园3处,新增、维修路灯260盏,栽植绿化树木5万株,栽植草皮3万方,新建公共停车场1座,划定停车位230个,安装污水收集主支管网22717米,管道入户2785户,新建雨水管网1400米。
今后市住建局将指导西流河镇继续实施“十个一”补短板工程,同时将工作重点向三个方面延伸,即由主次干道向背街小巷延伸,由镇区核心向镇郊结合部延伸,由基础设施建设向河塘沟渠整治延伸,下大力气整治老百姓关心的城郊死角、道路边角、村组暗角,打造由点到面、由面到片、由片到线的全域美丽城镇。
四、加快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就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拟定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凝聚工作合力。严格按照全市“一盘棋”的要求,建立“政府主导、部门主推、镇村联动、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由市长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负责,由农业部门牵头,联合发改、财政、自然资源、水利、环保等涉农部门组建专班,共同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乡村广泛开展宣传培训,大力宣讲高标准农田建设,为高标准农田建营造良好氛围,并广泛发动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到项目测绘设计等相关过程,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如民所想、如民所望”。二是强化规划引领,强力推进实施。深入调查研究,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需求,进一步突出建设重点,科学编制乡镇、村国土空间规划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确保前期规划做到“四个结合”(土地流转相结合、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产业发展相结合、乡村振兴建设相结合);基础条件较好集中连片的坝区开展高标准农田示范建设,大力推进田块整治(田块归并)、土壤改良、道路整修、农田防护等措施,三是强化底线思维,严抓农田管护。明确农业部门主体责任,压实镇村管护责任。牢固树立绿色发展观念,对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全部划为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开展绿色农田示范建设,构建农作物病虫害防控体系,大力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逐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推动耕地质量稳步提升、农田生态不断改善;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严禁违规占用耕地,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深入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行动,坚决遏制高标准农田“非农化”“非粮化”。四是强化激励扶持,提高综合收益。扎实推动惠农政策直达农户,持续抓好惠农政策兑现落实,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和标准化生产。提高招商标准,招引龙头企业,带动农村发展,以稳定水稻种植、提高粮食单产为前提,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稻”产业,提高高标准农田坝区复种指数和产业覆盖率。
五、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合同
按照《湖北省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实施方案》的要求,要尊重并保护承包农户流转主体地位,引导流转双方使用统一的省级合同示范文本签订书面合同。2021年3月1日,省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局下发了农村土地经营权示范文本样式,正在征求各地意见。待合同样式确定后,市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局将组织各地按照统一的省级合同示范文本签订土地流转合同。
六、加大农村人情风管理
市委宣传部5月份召开了全市文明村镇创建暨乡风文明建设推进会。会议要求,各地要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和乡风评议活动,充分运用村规家训、乡规民约、俗语格言等乡风教化资源,建立乡规民约评议会制度,发动广大村民共同讨论、修订村规民约,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作用,进一步完善“一约四会”村民自治机制,引导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提高,反对封建迷信、铺张浪费,遏制陈规陋习,推进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
由市委文明办牵头,民政、农业等部门参与,制定出台《全市“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行动方案》(仙文明办发〔2017〕7号),深入开展“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行动,印发倡议书12万份,签订《抵制“人情风”》承诺书3.6万余份。在617个行政村全部建立起红白理事会,从2018年起,3年分别向省文明办争取奖励资金28万、28万、27万,合计83万元,对红白理事会工作开展较好、效果明显的行政村进行奖励。组织全市各村(社区)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派出工作专班进行全覆盖指导,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对于“人情风”等不良风气的约束遏制作用。将“开展培育文明乡风活动”明确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五个基本活动之一,全面落实“四个五”工作体系,以文明乡风治理农村“人情风”。将“人情风”治理工作纳入2021年度仙桃市文明村镇测评体系,赋予5分和7分的高分值,通过问卷调查、实地暗访等方式进行测评检查。问题严重的,依照负面清单“一票否决”。
七、加强农村禁鞭工作
市公安局根据《仙桃市城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实施办法》,现只将彭场镇正式纳入禁鞭区域。对乡镇村里红白喜事,要求乡镇村干部及时上门告知燃放烟花爆竹的危害,劝阻燃放烟花爆竹的人员,并加强沟通交流。
市招商服务中心
2021年6月8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