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仙桃市科学技术局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其他主动公开内容 > 建议提案办理
仙桃市科学技术局对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第10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3-06-28 09:40 来源:仙桃市科学技术局

冯琼华委员:

提出的关于实现企业科技自立自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提案收悉,我们认为提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将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为做好提案办理,市科技积极会同经信局认真研究、广泛调研形成了提案办理意见。

一、加强了政策支撑。

我局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科技强省建设的相关要求,纳入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利用固定夜学、集中研学等方式组织科技部门干部学习法律知识,强化科技干部依法推动科技进步的意识,努力打造一支政策通、业务强、素质高、服务好的科技管理队伍。2022年以来,先后联合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举办推进科技创新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专题研讨班,联合市统计局、市税务局等部门举办研发投入统计填报培训交流会,通过边学习、边答疑,互帮互促,促进参训人员学业务、增本领。梳理汇总有关科技创新政策、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科技型企业培育等方面的支持政策清单,通过工作微信群、“创新仙桃”微信公众号等进行发布,印制宣传册送达企业并进行面对面“一企一策”宣传解读,确保企业对科技政策应知尽知、应报尽报、应享尽享。同时,依托政务信息网,面向社会公布业务科室负责人联系方式,主动接受科技政策咨询,做好指导协调服务。利用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和“送科技下乡”活动,推进科技法律法规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并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发挥科技特派员自身优势深入田间地头实地宣传,邀请“土专家”“虾博士”“鳝教授”举办培训辅导,普及科技知识,弘扬创新文化,大力营造宣传科技政策法规的良好氛围。近年来,我们都及时通过各种渠道将省科技厅制作的《湖北省科技创新政策法规工具包》发至企业、平台等,受到广泛认可和赞许。

二、加大了平台建设。

抢抓武汉建设国家科创中心“风口”,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展开仙桃离岸科创中心(武汉)筹建工作,稳步推进非织造布技术创新中心、黄鳝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重点平台建设,多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全市有3个项目被列入省技术创新计划重点研发专项立项支持、1个项目被列入省“揭榜制”项目、3个项目被列入省软科学计划研究项目进行公示。湖北省先进防护材料企校联合创新中心进入省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行列。

三、加强了科技管理。

我们创新科技管理体制,制定《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规范科技项目的征集、指南发布、项目申报、立项、监督检查、结题验收等环节,以后补助为主要方式加大科技经费投入,支持企业自主决策、先行投入开展重大产业创新项目,支持具备条件的社会化科技服务机构参与竞争承接科技项目管理工作。逐步建立以政府科技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多渠道的社会化、市场化科技投融资体系,合理使用科技经费。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积极争取国家、省级科技经费,不断扩大我市科技投入的总量,确保科学技术支出占财政预算支出的比例稳步增长。

四、加强了人才引进。

用项目引才,鼓励企业单独成立研发团队,或与高校院所联合设立技术力量,通过“揭榜挂帅”方式开展技术攻关,引进“周末专家”“假日教授”为产业发展把脉问诊。靠平台聚才,聚焦主导产业布局建设以产业技术研究院、技术创新中心等公共创新服务平台为带动,以企校联合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等平台为主体的创新网络,畅通创新人才聚集渠道。抓培训育才,开展科技创新CEO特训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训班、创新创业大赛等系列活动,促进创新人才能力素质提升。

五、加强了科技创新服务。

着眼有效推动《省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落实,召开全市科技创新暨人才工作大会,通报表扬了一批科技创新突出单位和个人、科技型企业,在全市上下营造尊重科学、崇尚创新的浓厚氛围。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重新选派了2022-2023年度市级科技特派员65名,组织科技特派员在95个重点贫困村开展创新创业服务活动。在西流河镇、彭场镇、剅河镇、陈场镇和郭河镇布局建设5个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充分发挥科技人员助力乡村振兴的服务带动作用。

六、加快了培育创新主体。

一方面采取技术招商引进一批、科技人员领办创办一批、传统产业改造一批、“双创”平台孵化一批等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挖掘培育一批科技型苗子企业。另一方面,规划设计现有科技型后备库企业发展路线图,健全完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后备库,做好入库引导、库内培育,推动实现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倍增”、科技型中小企业“一年倍增”。

下阶段,我们努力的方向:

一、实施全域创新空间优化行动,构建完善创新体系布局。

1、聚力打造科创走廊。聚焦“创新引领、带动产业、区域辐射”,以武汉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契机,启动以仙桃高新区为核心,以非织造布产业园、黄鳝产业示范带为“两带”,联动仙西服装产业集聚区、环排湖农旅融合引领区、沿东荆河现代农业示范区等“一核两带多园区”的科创走廊建设,加快形成一批科创资源集聚、创新引领作用显著的标志性区块,力争形成“高端要素集中在高新区、科技孵化在大走廊、成果溢出在全市域”的创新联动格局。

2、全力打造创新核心区。以国家战略支撑和区域发展为使命,以创新创业网络构建、关键核心技术可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为目标,重点依托仙桃高新区建设仙桃科创城,形成科技创新的核心功能区。支持高新区加快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等,推动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双创示范基地、零碳科技产业园建设,培育发展锂电池正极材料、化工新材料和智能装备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推动产业融合创新。以仙桃黄鳝、富硒食品等特色产业为支撑,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推动实现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向产品化、市场化延伸,着力打造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创新要素集聚、示范辐射显著的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提升一、二、三产业整体创新能力。

二、实施创新主体倍增提质行动,培育科技企业雁阵梯队。

1、推动科技型企业“双倍增”。一方面采取技术招商引进一批、科技人员领办创办一批、传统产业改造一批、“双创”平台孵化一批等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挖掘培育一批科技型苗子企业。另一方面,规划设计现有科技型后备库企业发展路线图,健全完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后备库,做好入库引导、库内培育,推动实现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倍增”、科技型中小企业“一年倍增”。

2、做强创新型领军企业。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湖北省科创“新物种”企业为努力方向,构建“微成长、小进规、企升高、高壮大”的梯次培育机制,发展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重点推进高新技术企业“511”行动,做大做强5家龙头企业、精准扶持10家重点企业,逐步建成100家以上规模的后备企业库,引导容百科技、健鼎电子、摩擦一号、恒天嘉华、绿色家园等龙头企业在建立研发机构、增加研发投入、加大创新人才引育、开展重大技术攻关等方面进行创新,提升企业在行业内的核心竞争力

三、实施创新平台建设攻坚行动,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

1、做强重点平台。主动对接国家、省科技创新基地平台建设发展布局,按照“一个主导产业、一个高端平台”思路,加大与省内外高校院所合作,集聚整合科研力量和创新资源,鼓励支持企业牵头组建新型研发机构,重点聚焦“一块布”“一条鱼”建好湖北省非织造布技术创新中心、仙桃黄鳝产业技术研究院,打造集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产业催化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创新基地。

2、拓展校企平台。创新校地、校企合作模式,鼓励智能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企业围绕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联合高校院所建立博士后实践基地、院士(专家)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等平台,构建跨领域、多主体协作的创新合作机制,突破产业化技术瓶颈,提升产业链上下游技术研发和服务配套能力。

3、建设离岸平台。按照“研发在武汉、生产在仙桃,孵化在武汉、加速在仙桃,引才在武汉、用才在仙桃”的模式,学习借鉴黄石、黄冈、咸宁等地建设经验,加快推进仙桃(武汉)离岸科创中心建设,聚力打造集科技孵化、技术招商、招才引智和产品推介等功能于一体的对外开放和协同创新的“桥头堡”,提升科技创新策源力

四、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攻坚行动推动更多成果落地见效。

1、加快科技成果落地。探索设立科技成果转化扶持专项,立足非织造布、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支持引导企业推动授权发明专利产业化。支持企业和高校院所进行技术联合攻关,集中优势创新资源率先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鼓励企业引进吸收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吸收、抓好一批先进技术成果推广应用,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的仙桃升级版。

2、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以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主线,以线下、网上相结合方式打造一体化技术市场。加快构建布局优化、功能完备、链条完整、投入多元、特色鲜明的科技服务业体系,加强技术经纪人队伍建设,培育一批技术交易、科技金融、知识产权、咨询评估等为一体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重点抓好仙桃市技术招商与成果转化服务中心、湖北易达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湖北智权知识产权咨询有限公司等服务机构建设,提升科技服务能力水平。

3、加快孵化载体建设。探索完善“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科创园”孵化链条,打造一批专业化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和星创天地,推动众创空间、孵化器成为科技型企业的摇篮。重点抓好科创城孵化园建设,支持市科创中心、湖北易达科技企业孵化器提档升级。

五、实施创新人才引育集聚行动,打造高层次人才“蓄水池”

1、做好“引”的文章。健全更加开放灵活的人才引育机制,持续推进“汉江人才计划”“沔才回归工程”,突出“高精尖”导向,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制造等行业,引进集聚一批包括院士在内的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积极扶持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具有较好市场前景的一流创业团队,力争在数字经济、新能源新材料、生命健康等技术依赖度较高的领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引领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施“柔性引才计划”,建立柔性人才库,定期开展创新创业大赛、校企合作创新平台推介会等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活动赛事,吸引一批“科技副总”“假日专家”“周末教授”类高层次创新团队、专业技术人才,集聚仙桃、扎根仙桃。在关键产业和“卡脖子”技术领域,推行重大科研项目“揭榜挂帅”,促进一批专家与企业对话签约、达成合作引领产业创新发展。

2、下足“育”的功夫。聚焦7+1”主导产业和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加大本土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大力实施新型企业家、青年创新创业人才、产业领军人才及团队培养计划,依托技术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企业技术中心等科研平台基地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创新实践基地等平台载体,采取创新特训营、科技创新CEO培训班等形式,培养一批具有较强开拓创新能力的产业创新能人和技能骨干。大力实施企业家培育行动,打造创新型沔商队伍。

3、创造“留”的条件。探索推行创新创业人才服务项目,进一步优化人才引进、培养、激励、评价、服务的全链条政策体系,为各类人才安居乐业创造条件。

仙桃市科学技术局

2023628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仙桃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仙桃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承办

鄂公网安备 42900402000120号鄂ICP备06003809号政府网站标识码:4290040001版权所有  严禁转载